|
河南省綠色食品溫室黃瓜生產技術規程發表時間:2021-03-01 09:55 1 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達到A級綠色食品黃瓜在溫室生產的產地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種子準備、育苗、定植、溫室內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的基本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河南省A級綠色食品黃瓜在日光溫室條件下的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6715.1 瓜菜作物種子 第1部分:瓜類 GB 4285-1989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 391--2000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 393—2000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2000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747—2003 綠色食品瓜類蔬菜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環境,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實行全程控制,無污染,安全,優質并使用專用標志的食用農產品及加工品。 3.2 日光溫室 一種農業生產設施。由采光前屋面、保溫后屋面和東、西、北側三面墻體構成其主體,厚度分別為東、西側2.5~4m,北側5~7m,東西向延長,其骨架材料常采用竹、木、鋼材及混凝土,以塑料薄膜為透明覆蓋材料,在嚴寒季節加蓋草簾、保溫被或其它保溫材料并主要依靠獲取和積蓄太陽輻射能進行生產。 3.3 茬口 茬口是作物在輪、連作中給予后作物以種種影響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稱。 3.4 茬口安排 秋冬茬栽培:7月底8月初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10月上旬進入始收期,采收期可延至翌年1月上中旬。 越冬茬栽培: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1約定12月初進入始收期,采收期可持續到翌年6月上中旬。 冬春茬栽培: lO月底ll月初育苗,12月下旬定植,l月下旬進入始收期,采收期可持續到6月上旬。 4 栽培技術要求 4.1 育苗技術 溫室黃瓜生產由于持續時間長,還要經歷嚴寒季節,大多采用嫁接育苗的方式,目前生產上采用較多的嫁接方法有靠接法和插接法。 4.2 品種選擇 4.2.1 黃瓜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質、高產、抗病蟲、耐貯運、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不得使用轉基因品種。秋冬茬栽培選用苗期抗病毒、耐高溫,生長期耐低溫、弱光、高抗病蟲害的品種. 如秋冬茬選用博杰607、博杰610、津優35、津優38等;越冬茬栽培選用苗期耐高溫、長勢強,生長期耐低溫、弱光、不歇秧、瓜條好、抗病性強的品種,如博杰32、博杰40、博杰52、津優303等;冬春茬栽培選用苗期耐低溫寡照,生長期高抗病毒病、耐熱的品種,如博杰605,博杰607、博杰42,津優35等。 4.2.2 砧木品種選擇 砧木分為兩大類,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其中白籽南瓜又分為小白籽和大白籽兩個品系。目前,生產上大多用小白籽南瓜,主要砧木品種為博強1號、博強2號、博強4-1、博強8號、火鳳凰等。小白籽和黑籽南瓜相比,除了抗根部病害能力比黑籽南瓜強之外,嫁接后的瓜條商品性也有極大提高。 4.3 種子處理 把接穗和砧木種子放入55℃溫水中,攪拌10~15min,水溫降至30℃后浸種2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轉入清水中浸種4 h~6 h,將種子撈出洗凈,用吸水棉布包好,棉布外包裹塑料袋以保持濕度,置于25℃~30℃溫度下催芽,一般催芽24 h即可達到催芽要求。 4.3.1 種子質量 符合GBl6715.1中2級以上要求。 4.3.2 播種量 每667m2用種量120 g~160 g。 4.4 靠接法 4.4.1 育苗田選擇 應選擇避風向陽, 光照充足, 水源方便, 地勢稍高, 地下水低, 灌排方便的地塊做育苗田。 4.4.2 配制苗床土 用肥沃的大田土、發酵好的農家肥及大糞干末或雞糞, 比例為5:7:7。同時每立方苗床營養土加入l00g~150g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磷酸二銨l.0 kg、40%辛硫磷100g~150g,并充分混勻,薄膜覆蓋堆悶7 d~14 d。 4.4.3 做床 在育苗時,要準備兩種育苗床——黃瓜苗床,南瓜(砧木)苗床,育苗床可在大棚內安排,也可在接近棚體的棚外安培。育苗床一般寬1.2 m,長10 m的苗床可播種一畝地的用種量,根據這個原則可適當安排育苗床的大小。把營養土直接按育苗畦大小鋪成高畦即成。營養土的厚度在澆足水后應達到8~10 cm。 4.4.4 澆水 澆灌苗床底水, 使苗床土壤達到飽和狀態。 4.4.5 裝備營養缽 土壤最好取自大田土或前茬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田園土,至少3~4年內沒有種植過瓜類蔬菜,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比例6/4;每立方米再加二銨1千克、尿素250克、硝酸鉀1千克,混合均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營養土,每立方米營養土用藥量25~30克,充分拌勻再堆積起來,覆蓋塑料薄膜封閉3~5天,然后打開薄膜把營養土攤開,晾曬5~7天即可裝缽,用于移栽嫁接苗。 4.4.6 播種 4.4.6.1 苗床處理 播種前,在苗床上撒施藥土(苗菌敵拌細沙土)的2/3,播種后覆蓋剩余的1/3 藥土,給種子的萌發創造無菌的環境;播種密度為2×3 cm,然后覆蓋苗床土。 4.4.6.2 播種方法 育苗要在小拱棚或溫室、大棚內進行,不能在露地育苗,要有防雨、降溫、遮陽及保溫措施,一般采用點播法播種:播種前苗床要澆透水,苗床育苗的每6厘米見方下一籽,砧木覆過篩營養土1.5~2厘米;黃瓜覆土厚度1厘米。覆土要細碎均勻一致。 4.4.6.3 接前管理 砧木生長速度快,溫度管理上應注意降低夜間溫度防止徒長,避免形成高腳苗。苗期氣溫比較高很難控制,水分管理很關鍵。用水分調節的方法來控制幼苗徒長,水分的管理要見干見濕。黃瓜播種后出苗前,苗畦溫度應保持在28~32℃。出苗后為防止徒長,應降低畦溫。黃瓜播后3天開始出苗,5天就可出齊。白天要把溫度保持在27℃左右,夜間15℃。在此期間,為防止病害發生,每隔5~6天可輪換噴施百菌清、瑞毒霉600~800倍液。 4.4.7 適期播種 靠接法小白籽做砧木時,南瓜播種時期晚于黃瓜1天即可;黑籽做砧木時,南瓜播種要在黃瓜苗出齊后進行。 4.4.7.1 適期嫁接 黃瓜第一片真葉如一元硬幣大小時最適嫁接,白籽南瓜兩片子葉展平即可開始嫁接;黑籽南瓜第一片真葉展露時為嫁接適期。 4.4.7.2 靠接 先用刀片將砧木苗兩子葉間的生長點切除,在子葉下方與子葉著生方向垂直的一面上,呈35~40度角向下斜切一刀,深達胚軸直徑的2/3處,切口長約1cm。將黃瓜苗從苗床中拔起,在子葉下1cm處,呈25~30度角向上斜切一刀,深達胚軸直徑的1/2~2/3處,切口長約1cm。將黃瓜苗與砧木苗的切口準確、迅速的插在一起,并用塑料夾夾牢固,使黃瓜子葉在南瓜子葉上面。 4.5 插接 溫室黃瓜生產大多采用插接育苗法,插接育苗大多采用基質育苗。 4.5.1 配制基質 基質配制以草炭︰蛭石︰珍珠巖=2︰1︰1,并加入少量三元復合肥或充分腐熟的雞糞,噴施適量的苗菌敵,配制好后裝入育苗盤和穴盤等待播種。或使用黃瓜育苗專用商品基質 4.5.2 適期播種 4.5.2.1 黃瓜 將出芽后的黃瓜種子均勻撒播在育苗平盤(規格57.6 cm×22.6 cm×3.5cm)中,一個平盤可播種一袋種子。澆透水后覆蓋1厘米的基質。 4.5.2.2 南瓜 小白籽南瓜較黃瓜種子早6~7 d 播種,黑籽砧木早于接穗3~4天播種,出芽后的南瓜籽按穴播種在育苗穴盤中,一般采用32穴或50穴的育苗盤,一穴一粒種子,然后覆蓋基質。 4.5.3 適期插接 黑籽南瓜第一片真葉拇指大小,白籽南瓜兩片子葉完全展開,接穗子葉展開90~120度為嫁接適期。 4.5.4 插接 選擇大小適宜的砧木,用刀片剔除生長點,用插接針由中心部成45度角插入形成斜楔形孔,斜面向下,針尖剛露出莖桿為止,注意不要插入莖空心處,插接針不拔出,取接穗苗,在子葉節下1.5厘米處,用刀片切一楔形面,長度1厘米或大致與砧木插孔深相同,用左手捏住砧木,右手取出插接針,隨即把接穗斜面向下插入砧木插孔中,稍微露出砧木莖為止。 4.6 嫁接苗管理 4.6.1 溫度管理 黃瓜嫁接苗愈合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20~22℃,溫度低于20℃或高于30℃均不利于接口愈合。 4.6.2 濕度管理 嫁接后前3天小拱棚內的相對濕度要達到90%以上,但不宜過大,已看到嫁接苗出現生理性細胞充水癥狀時,一定要適量通風降低濕度。3天后可揭開小拱棚頂部少量通風,5天后即可逐漸撤去小拱棚增加通風時間和通風量,但仍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通風過程中,發現接穗有萎蔫現象時,用清水噴霧,以緩解葉片失水萎蔫現象。黃瓜嫁接7天左右生長點不萎蔫,心葉開始生長標志嫁接成活,即可轉入正常管理。 4.6.3 光照管理 嫁接后需短時間遮光,防止引起接穗過度失水萎蔫。遮光的方法是在塑料小拱棚外面覆蓋草簾或遮陽網,嫁接后3天要全部遮光,4~5天半遮光,5~6天后撤掉遮陽物及小拱棚塑料膜。 4.7 定植前的準備 4.7.1 整地施肥 耕翻深度25 cm~30 cm,施足基肥,結合深翻每667m2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6000 kg、磷酸二銨50 kg、尿素50 kg,硫酸鉀50kg,過磷酸鈣100 kg。 4.7.2 作畦鋪膜 高壟寬窄行栽培,壟寬40 cm~5Ocm,壟溝寬80 cm~ 90 cm,壟高15 cm~20 cm, 4.7.3 棚室消毒 棚室在定植前要進行消毒,每667m2用80%敵敵畏乳油250g,拌上鋸末,與2000g~3000g硫磺粉混合,分l0處點燃,密閉l晝夜,放風后無氣味時定植。注意棚室內不能有綠色植物,金屬骨架溫室不能用硫磺熏蒸。 4.8 煉苗 4.8.1促進雌花分化 2葉1心是花芽分化的重要時期,2~7葉之間的花芽分化決定了20節之內的雌花數,因此花芽分化期一定注意夜溫調控。在第二片真葉展開時給予低夜溫和短日照處理,以培育壯苗,促進雌花分化。白天溫度可以控制在25~30℃以上,夜間盡量降低溫度(苗期)即可。夜間可以不覆蓋任何覆蓋物,如果在棚內育苗,要開大風口。定植前一周實施大溫差煉苗,并噴施阿米西達1500倍液,每10平米苗床噴灌阿克泰5~6袋或阿維菌素,預防白粉虱。如果追求前期產量,此時可以適當噴施“增瓜靈”類激素,但濃度要適當。 4.8.2 壯苗標準 定植前嫁接苗應達到壯苗標準,即苗齡40~45天,真葉具有3葉1心或4葉1心,子葉完整,大小適度,葉色深綠,嫁接傷口愈合良好,根系發達,顏色潔白。 4.9 定植 4.9.1 定植時間 膜下5cm地溫穩定在12℃以上即可定植。宜選擇晴天下午定植。 4.9.2 定植方法與密度 壟上雙行,株距30cm~35cm,每667m2苗數3000株~3500株。 4.9.3 覆蓋地膜 過去人們習慣于先覆膜后栽黃瓜,或定植后隨即覆膜。這樣做實際上把根系能夠深扎的這一優勢人為的消弱了,降低了植株抗寒、耐低溫的能力。其實,該茬黃瓜定植時,多數地方的地溫一般都不低,覆蓋地膜的目的在于提高地溫,定植后連續中耕3遍,盡量促進根系深扎,15天左右再覆蓋地膜。為防止后期地膜下沉,影響膜下暗灌,可事先在蓋地膜前用高粱桿、小竹竿等架在苗兩側的壟上再覆膜。 4.10 田間管理 4.10.1 溫度 定植后高溫緩苗,秋冬茬遮蔭防曬防高溫,越冬茬控制溫室通風量緩苗,冬春茬密閉風口高溫緩苗。生長期間保持白天25℃~30℃,夜間12℃~15℃。冬季以增溫保溫為主,春季結合通風降溫。白天早揭晚蓋,陰天晚揭早蓋棉被,配合風口和前沿通風調節晝夜溫度。 4.10.2 光照 保持膜面清潔,白天應及時揭開保溫覆蓋物,夏秋季節適當遮蔭降溫。冬季陰天,在棚內幼苗不閃苗的前提下,盡量多見光。久陰驟晴,應緩慢陸續見光。 . 4.10.3 空氣濕度 生產上要通過通風、換氣排濕、溫度調控等措施,把濕度控制在最佳指標范圍內。最佳空氣相對濕度:緩苗期80%~90%、開花結果期60%~70%、結果期50%~65%。 4.10.4 肥水管理 定植后澆定植水,3d~5d后澆緩苗水,此后控水蹲苗,遇有花打頂,可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溶液防治。待根瓜瓜把濃綠即可澆頭水,以后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澆水,掌握7d~lOd澆一水,嚴寒期可15d~20d澆一水,高溫期可3d~5d澆一水,每采收一次,結合澆水施入糞稀500kg/667m2或復合肥15kg/667m2,盛瓜期間隔沖施硝酸鉀15kg/667m2,還可進行葉面追肥。 在生產中不允許使用城市垃圾、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渣和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 4.10.5 植株調整 植株高達30cm時搭架綁蔓,采用吊繩的方法,每株一繩,“S”形繞蔓。及早摘除卷須和雄花。 4.10.6 病蟲害防治 4.10.6.1 主要病蟲害 1)苗期主要病蟲害猝倒病、立枯病、蚜蟲。 2)田間主要病蟲害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蚜蟲、潛葉蠅、白粉虱。黃瓜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霜霉病, 發病期一般在7 月中旬。可用石硫合劑在6 月末7月初施藥提前預防, 起到保護作用; 一旦發生霜霉病, 可用百菌清200 倍液噴霧防治。 4.10.6.2 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措施,通過選用抗病抗蟲品種,藥劑種子處理,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曬土,清潔田園,輪作倒茬、間作套種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蟲草害的作用。黃瓜蟲害主要是蚜蟲, 用2.5%的敵殺死200~300 倍噴霧防治。 4.10.6.3 農業防治 4.10.6.3.1 抗病品種 針對主要病蟲害控制對象,選用高抗多抗品種。 4.10.6.3.2 創造適宜的生育環境 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溫度和空氣濕度,適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過放風和輔助加溫,調節不同生育時期的適宜溫度,避免低溫和高溫障害;深溝高畦,嚴防積水,清潔田園,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長發育,避免侵染性病害發生。 4.10.6.3.3 耕作制度 實行嚴格輪作制度,與非葫蘆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4.10.6.3.4 科學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 4.10.6.3.5 設施防護 大型設施的防風口用防蟲網封閉,覆蓋防蟲網和遮陽網等,進行避雨、遮陽、防蟲栽培,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4.10.6.4 生物防治 1)天敵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2)生物藥劑防治,利用昆蟲病毒、寄生菌等防治害蟲或利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等和生物源農藥如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蟲害。 4.10.6.5 物理防治 溫室內采用黃板誘殺有翅蚜和潛葉蠅,每667m2懸掛黃色粘蟲板30塊~40塊。中小棚地面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放風口及溫室入口使用30目防蟲網。 4.10.6.6 生態防治 1)高溫悶棚:拉秧后首先要徹底清除棚內的植株殘體和雜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每畝溫室撒施生石灰80~100 kg,深翻入土,灌水至水面高出地表5 cm,扣好棚膜,保持15天即可;方法二:每畝使用生石灰80 kg,外加硫酸銅5 kg,均勻撒施在地表,深翻入土,地上部用生石灰水均勻噴施消毒后,蓋好棚膜,密封溫室一個月即可。此兩法除了利用生石灰的消毒效果外,還通過生石灰由生到熟釋放的熱量,一方面活化土壤,提高地溫,殺死寄生在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另一方面,還利用了生石灰的堿性,中和因長期過量使用化肥而形成的土壤酸性, 2)通風降濕:注意通風降濕,尤其遇到連續陰雨天,要加強通風降濕,防止霜霉病等病害發生。 4.10.6.7 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NY/T393、GB4285、GB/T8321的要求。嚴格控制農藥安全間隔期,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的選藥用藥技術見表l。 4.10.6.8 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在蔬菜生產上禁止使用殺蟲脒、氰化物、磷化鉛、六六六、滴滴涕、4氯丹、甲拌磷(3911)、甲胺磷、對硫磷(1605)、甲基對硫磷(甲基l605)、蘇化203、殺螟磷、內吸磷(1059)、磷胺、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殺螨醇、涕滅威、滅多威、氟乙酰胺、有機汞制劑、砷制劑、西力生、賽力散、潰瘍凈、五氯酚鈉等和其他高毒、高殘留農藥。 4.10.7 及時采收 及時采收,減輕植株負擔,以確保商品果品質,促進后續果實膨大,一般隔天采收一次。 質量應符合NY一T5074的要求。 4.10.8 清潔田園 將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5 生產檔案 對綠色食品黃瓜生產過程,應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并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