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溝秋延后黃瓜高效栽培技術發表時間:2021-03-01 09:54 隨著經濟效益增加和種植模式的穩定,扶溝地區保護地面積不斷增加,目前,已成為河南省保護地面積最大的縣市之一。相比而言,保護地栽培的多種蔬菜中,種植黃瓜的效益較高且穩定。因此,黃瓜的栽培面積比例也在不斷上升,其中就包括秋延后黃瓜。但由于該茬口時間短,價格差距較大,加之此時期也是黃瓜栽培中各種病害集中發生期。故此,要想在秋延后黃瓜栽培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就需要高效的栽培管理模式。通過在扶溝及周邊各地的調查研究,我們總結了一套適合扶溝及相近地區秋延后黃瓜栽培的高效管理模式。 1 品種選擇 扶溝地區秋延后黃瓜栽培中,除了考慮產量外,更加看重品質。因此,要想在此茬口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首先要選擇優質高產的秋黃瓜專用品種。目前,市場上最適合該地栽培的品種有博杰314、博杰311、津優1號等。“博杰”系列黃瓜是由天津德瑞特種業有限公司精心選育的秋延后專用品種。其中,博杰314以長勢旺,不用處理,出瓜早,瓜碼密,膨瓜快,連續結瓜能力強,前期耐高溫、后期耐低溫,高抗病,瓜條綠亮,把短刺密,腔小肉厚,順直整齊等顯著特點得到當地種植戶的一致認可。 2 培育壯苗 2.1 播種期選擇 播種期要適宜,播種過早或過晚均會影響產量和最終的種植效益。過早,苗期正趕上高溫多雨,病害嚴重,前期產量雖高,但與夏黃瓜上市重疊,既影響前期效益,也不利于延后供應;過晚,生長后期氣溫下降較快,影響中后期產量,降低效益。因此,扶溝地區秋延后黃瓜的適宜播種期在8月上旬,整茬生育期100余天。 2.2 播種方式 2.2.1育苗移栽 扶溝地區秋延后黃瓜播種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育苗方式與早春茬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育苗地必須進行遮光、擋雨、降溫。較好的方法是在苗床小拱棚上面加蓋遮光率為50%的遮陽網。苗床土中加入少量二銨或“金正大”控釋肥等。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待底水下滲后畫8×8 cm大小的方塊土播種,也可用營養土打制成營養缽經充足灌水后播種。播種方式可播,也可經催芽后播種。 2.2.2 壟上直播 種子處理及整地施肥與秋冬茬相同,新棚可加施腐熟有機肥3~4 m3/畝,老棚只需增施磷酸二銨50~60 kg/畝,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肥適量即可,混合旋耕于土中,按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作畦或起壟。播種前2~3天澆透水,挖穴或開溝,深度3 cm左右,將干種子或催好芽的種子按一定株距點播,播種后覆土1.5 cm。可露地直播,也可扣棚后播種,但前者要注意防雨,一般播種后3天即可出苗。扣棚播種的需待第一片真葉長出后進行間苗,株距30 cm。 經育苗后定植的幼苗在定植前需進行移栽煉苗。根據定植日期,在定植前2~3天進行分苗鍛煉,挑出生長健壯無病的幼苗。待幼苗根部土塊出現細小白根后定植。此法定植的幼苗可長至4葉1心(此期定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植株葉片變小),定植密度7株/2米。定植時澆一次定植水,促使緩苗加快。 3 田間管理 3.1 溫度和濕度管理 秋延后黃瓜苗期外界還是高溫多雨、強光天氣,不利于黃瓜的正常生長發育。定植后需及時中耕,中耕深度先深后淺,注意防止傷根,促根壯秧。在黃瓜苗4葉1心時,噴灑1500~2000倍的乙烯利,或適當用增瓜靈處理,增加植株的雌花比例,博杰314可不用此處理。待植株長至20 cm時吊蔓上架。進入9月下旬,溫度逐漸降低,需扣棚保溫,可通過四周放風控制棚內溫濕度,使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晚13~15 ℃,濕度在70%以下。到秧蔓頂棚時打頂或落蔓,以利于下部葉片的采光,提高瓜條商品性。進入10月中旬后,溫度下降,采用落架管理,在棚內加蓋小拱棚,延長結果期。當夜溫降至5 ℃時,黃瓜就不再生長,即到拉秧期。 3.2 肥水管理 定植緩苗后外界雨水相對較多,必須注意防止小苗徒長,控制澆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使植株壯而不旺。當第1個瓜長到15 cm時,增加灌水次數,澆水要選在晴天天氣涼爽時進行,陰雨天不能澆水。根瓜收獲后要加大施肥量,進入盛瓜期必須保證肥水供應,一周左右澆一次水,每10天追1次復合肥,每次每畝15 kg左右,適當增施鉀肥,直到11月上旬為止。進入11中旬,當地溫降至10 ℃時,灌水間隔期拉大,水量減少。 3.3 植株調整 扶溝地區秋延后黃瓜商品性價格差異較大,為了集中供應優質瓜胎,多結優質瓜,需及時疏除畸形瓜,以利光合產物轉向產量形成。一般根瓜相對較彎,但博杰314的根瓜順直度絕無僅有。瓜秧上10節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l0節以上的側枝可根據品種特性和前期處理效果適當保留。比如,博杰314是主蔓結瓜型品種,而博杰313的品種的特點決定了它必須留有側枝,但只能留1條瓜,瓜上留1~2片葉摘心。及時摘除病葉,老葉。適時采收根瓜,防止墜秧。前期注意上架和綁蔓,除掉下部側枝,摘除雄花和卷須。當植株高度接近棚頂時,可采取打頂,培育回頭瓜。 3.4 適時采收 因博杰314瓜碼出現早而密,所以及早摘除根瓜和下部側枝,防止贅秧,進而影響上部瓜的正常生長顯得尤為重要。前期光照、溫度有助于黃瓜的生長,為了獲取較多的產量和較高的效益,可根據瓜條大小和市場價格走勢每1~2天采收1次;到后期天氣轉冷,溫度低、光照弱,瓜條生長速度減緩,產量降低。因此,此期瓜條相應變小,采瓜頻率也會下降。但隨著市場黃瓜的短缺,秋延后黃瓜價格逐漸提高。由于博杰314長勢較旺,前期也不需處理,故在后期產量相對較高,種植該品種的經濟效益可大大提高。 4 病蟲害防治 4.1 猝倒病 由于秋延后黃瓜播種時外界雨水較多,造成高濕的出苗環境,因此,苗期猝倒病相對較為嚴重。該病在幼苗剛出土時,地上并無明顯病狀,后逐漸在根莖處出現萎縮,致幼苗子葉尚未萎焉即突然倒伏,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菌絲。 4.2 霜霉病 緩苗后可噴施百菌清加代森錳鋅、甲托加安泰生預防霜霉病及其它病害。霜霉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浸狀淡黃色小斑點。因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潮濕時,上生灰褐色的霉層,以背面居多,嚴重時植株整個枯死。潮濕、晝夜溫差大、缺肥地塊黃瓜發病重。 4.3 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葉柄和莖部生白霉。在干旱、光照不足、通風不良、長勢強的地塊發病重。 4.4 灰霉病 扶溝地區秋延后黃瓜生長環境,預兆了灰霉病的發生。該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花及幼瓜,有時也危害葉及莖。病菌多從花上開始侵染,花被害后,長出灰褐色霉層,再侵染幼瓜,造成臍部腐爛。被害幼瓜初呈水漬狀褪色,病部逐漸變軟腐爛,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層。 4.5 枯萎病 發病時多在開花結果后陸續發病,被害株最初表現為部分葉片或植株的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早晚可以恢復,以后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復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縱裂,縱切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莖基部、節和節間出現黃褐色條斑,常有黃色膠狀物流出,潮濕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霉層。病株易被拔起。 防治措施:⑴選用抗病品種,比如博杰314、博杰311等高抗枯萎病品種;⑵加強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過高,澆小水不澆大水,保持良好的通風;⑶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惡霉靈、百泰、天達2116等噴施;也可用福星、苯醚甲環唑等藥液灌根,每株200 mL;發病嚴重時,要及時拔出病株,并撒施生石灰消毒。 4.6 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面呈綠色水浸狀斑,漸變淡褐色、最終變為黃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濕度大時葉背溢有乳白色菌膿,干后具白痕,病部質脆易穿孔,別于霜霉病。 4.7 黃點病 黃點病是扶溝也是河南近年來出現的新病害,據我們在扶溝及周邊地區的觀察發現,今年因黃點病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種植戶約占20%。該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從定植后到拉秧均可發病。 4.8 白粉虱、蚜蟲、薊馬、根結線蟲 白粉虱可用啶蟲脒、吡蟲啉、阿維菌素等藥劑殺治;蚜蟲用甲維鹽、敵百蟲等殺蟲劑防治;薊馬用阿克泰加功夫效果較好;根基線蟲防治可在育苗土中加入阿維菌素類藥劑拌制藥土育苗,定植前再用福氣多等配制成藥土撒施在定植穴或溝內,緩苗后用阿維菌素1500倍液灌根,每株200 mL,發病初期再用阿維菌素1000~1200倍液灌根一次,每株250 mL。 |